close

【好家教,讓孩子懂得感恩】

前往動物園的捷運線上,一位年輕媽咪帶著一個約莫5歲的小女孩,小女孩不時向窗外張望,經過萬芳醫院站,上來了一位老爺爺,看起來有點步履不穩,小女孩沒等媽咪開口就將起身把座位讓給爺爺,爺爺笑了笑坐下,小女孩挨著媽咪低聲地說:「老爺爺跟我笑耶!」

媽咪摟著小女孩:
「對呀!老爺爺覺得你很懂事,
他用微笑跟你說謝謝呢!」

小女孩很幸福,有個懂得回應的媽咪,
不像總怕孩子吃虧的爸媽,
看到孩子把得手的位子讓人,
就責怪孩子笨,還警告等一下活該跌倒。

「感恩」這兩個字,
比「謝謝」來得更深入,
在牛津字典上,它的含意是:
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,回饋他人。

是一份施與受的互動關係。
社會環境的改變,讓孩子漸漸失去了珍貴的學習機會。

當孩子無法瞭解大人的辛苦付出,
自然就無法產生感恩心。

許多媽媽習慣等孩子睡了,
或家人上班上學才做家事。

如果你也是這麼做,那可得改變一下囉!

有些事要在孩子和家人面前做,
尤其是小小孩需要看到具體的行動,
在孩子面前做更有意義。

如果時間安排上必需等孩子睡了才做,
也要讓孩子知道,
等一下媽媽還要做些什麼,或為什麼要做,

例如跟小小孩說:
「媽媽要把衣服洗乾淨,
這樣明天姊姊上學才有乾淨的運動服穿。」
付出關心,孩子耳濡目染
孝順親長是平常生活裡讓孩子體會感恩的根本做法。

平常沒有和長輩住一起,
打電話請安是最具體的表現;
帶孩子探望長輩時,主動做家事,
並且告訴孩子:
「阿公阿媽年紀大了自己煮飯、打掃都很辛苦,
平常我們都沒有幫到忙,所以回來時要多盡點力。」
這樣一來,孩子看到了行動,
也瞭解了背後的意義。

親人間養成隨時體察彼此的付出,
孩子也學會想要盡一份心力。
有一年除夕,呂素美發完兒子的壓歲錢後,
繼續整理要給其他親友小孩的紅包袋,
兒子看到了,問媽媽為什麼還在準備,
於是她一一告訴孩子這些是要給誰的,
孩子聽完之後,把原先收好的紅包袋拿出來,
跟她說:
「媽媽!那我這個給你。」

當然,
做媽媽的還是讓孩子安心地保有自己的壓歲錢,
但也領受了孩子的心意

讓心變柔軟,孩子就更堅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lina0603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